排队澄清!“两次上市”风波不断!私募大佬解释被骂至删帖!保荐机构也被质疑

发表日期:2023-10-13 作者:

最近,浙江国祥IPO事件愈演愈烈。交易所紧急按下暂停键。但是质疑和问题,似乎远远没有结束。
01
IPO被上交所临时喊停,争议不断


江国祥目前主要致力于工业及商业中央空调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公司原拟于10月9日网上进行申购。

然而,浙江国祥此次发行因巨大争议被临时叫停。外界高度聚焦在“同一资产二次上市”以及“发行定价高”的问题。

1、关于二次上市
自2003年起,浙江国祥经历了“上市—ST—卖壳—置出资产—变更实控人—新三板—首次转战上交所主板失败—转战上交所科创板失败—再次转战上交所主板成功”的复杂资本市场历程。经历之外,公司还出现一边透支式现金分红给大股东、一边巨额资金理财情况,上市发行或有圈钱之嫌。
2、关于三高问题
除二次上市外,浙江国祥新股“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问题也备受关注。根据浙江国祥披露的上市发行公告,此次发行价格68.07元/股(高发行价),对应的公司2022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摊薄后市盈率为51.29倍(高市盈率),而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公司所处行业最近一个月静态平均市盈率为27.81倍。公司定价不仅远超行业值,同时也远超美的、格力电器(000651)等头部优秀空调企业。此外,浙江国祥计划募集资金7.37亿元,实际募集资金总额约为23.84亿元,超募16.37亿元(高超募)。

有股民这样评价这家公司的IPO,大意是——“这家公司以前上市圈了一笔钱,然后退市卖壳又捞了一笔。多年以后,又想上市再圈一笔!而且一个传统制造股,发行市盈率高达51倍。此外,中介机构和公司还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很难让人不怀疑,这是妥妥的割股民、基民的韭菜啊!”

对此,10月9日,围绕此次“浙江国祥是否存在二次上市”的质疑,上交所表示,在前期审核中已关注到浙江国祥相关资产来自原上市公司*ST国祥的情况,并依法依规进行了严格问询把关。经审核,该部分资产的交易发生于2011年、2012年,收购时相关账面资产总额、2022年末相关固定资产净值占浙江国祥现有资产总额比例分别为15%和0.06%,浙江国祥已由原来的以商用中央空调为主,转为以工业中央空调为主,其业务与产品、技术与研发、人员与销售模式、实控人与管理层等已发生实质改变同时,浙江国祥销售客户、供应商与*ST国祥基本无重叠

此外,就浙江国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江国祥”)暂停首次公开发行答记者问。表示“符合主板第一套上市标准”,定价高原因是“报价申购较为踊跃”。但还是将“认真组织开展对浙江国祥的专项核查”!

于结果如何,还要等待交易所的核查结果了。

02
私募大佬梁宏被网民骂至删帖


正如上交所解释定价高的原因,浙江国祥受到了投资者的“疯狂追捧啊”。申购总量达到了惊人的“510.74亿股”!妥妥的比黄金还珍贵的“金饽饽”!

从价格来看,根据披露,一大堆的专业基金公司报出八九十元的价格,比如嘉实基金报价81.94元/股,金鹰基金报价92.52元/股。另外,不少百亿私募也高价申购,例如盈峰资本报价80.25元,诚奇资产报价79.42亿元。此外,九坤投资、幻方量化、明汯投资、衍复投资、林园投资、希瓦私募等知名机构均有参与

这样一看,最终的定价68元,感觉似乎“很合理”。 

但是股民们却不买账!!他们认为,这是机构硬生生把这个报价区间给拉上去的!导致最终上市公司项目募资本只需要7个多亿,但却给它募资了20多个亿。这么明晃晃割韭菜,最终的结果是基民承担。

关于估值,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股民认为太高了,但专业机构给出了八九十元的价格。谁错了?

当然,在此期间还有个小插曲,10月8日,百亿私募希瓦资产创始人、董事长梁宏就报价浙江国祥一事在雪球网发声辩解,称打新有周期性,一段时间赚钱效应突出就是报中就行。等出现几个破发了,有亏钱效应了,得小心打了。一个新股打中个几百万元,上市马上卖掉。这是一种概率学上的套利策略。


梁宏称,他不知道网上现在怎么那么戾气,打新都要喷了。打新能赚自然就打,发现不能赚了、破发了,那就不打、少打、精打了。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思路吗?作为一个长期基本面为主策略基金,有打新套利策略有什么问题吗?有人说这个那个公司不值这个钱,为啥要高价打?他更想知道为什么上市后有资金会在这么高价格去接?如果他们不接,去打来干嘛?所以搞清楚因果逻辑。问题出在为什么那么高价格上市后有人接,而不是打新的人。二级没人接,自然不会去打……先搞清楚因果再说。
值得注意的是,梁宏上述言论遭到了网友的口诛笔伐,网友指出,在不少新股“三高”发行背后,很多保荐承销券商、参与报价的公、私募基金等机构扮演了并不光彩的角色。机构报价有定价权重,也有价值发现功能,但如果机构都为了拿筹码而不顾一切哄抬股价、收割散户“韭菜”,那这个询价机制还有什么意义?谈什么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倒不如干脆取消算了!人声汹涌下,梁宏不得不删帖了之。

有专家也就此表示,尽管明面上新股发行要遵循市场化定价原则,但不可否认,少数新股仍出现“三高”发行,背后有部分机构不负责任、推波助澜的影子。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高市盈率新股的审核,防止和杜绝虚高、虚抬市盈率导致的高报价。
而另一个“直接当事人”——因浙江国祥IPO暂停“尚未收取”1.87亿元保荐承销费的东方证券,今日盘中一度跌逾8%。
03
陷入不断澄清中...


随着“浙江国祥”因存在同一资产二次上市、发行定价较高等问题被市场一度关注,该IPO项目的保荐机构东方证券也被推上风口浪尖股民认为,之所以报价如此高,保荐机构脱不了关系。
10月9日收盘后,东方证券发布涉及四名董事、监事等人员的离职、补选的系列公告。彼时,有市场消息称,浙江国祥IPO风口浪尖之际,东方证券大批高管突然于10月9日集体离职
为此,10月10日,东方证券紧急发布两则澄清公告,一是该人员离职均为正常变动二是浙江国祥IPO发行已经暂缓,保荐机构尚未收取承销费

受上述消息影响,10月11日,东方证券股价低开低走,开盘一度跌超8%,至收盘跌幅达6.51%,报8.76元/股。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10月12日因是否存在同一资产二次上市而处于风口浪尖的浙江国祥,就市场关注的与大客户土地交易问题也再度作出了说明。
10月12日,浙江国祥在官网上挂出说明,就向公司2022年第一大客户浙江融意新材料有限公司出售厂房及土地使用权一事进行回应、道明原委。


公司表示,“与浙江融意新材料有限公司土地转让交易真实、合理,不影响公司上市条件和标准的判断。”

据介绍,浙江国祥于2015年自上虞区曹娥街道高新路18号的厂区搬迁至目前上虞经济开发区新厂区后,原有厂区逐步不再自用,除少数房产作为研发测试实验室外,主要用于对外出租。


为回笼资金,公司经与多个意向受让方协商后,2021年8月26日,与浙江融意新材料有限公司签订《工业厂房转让协议》,协议约定公司将其拥有的上述厂房及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后者。经双方约定后,最终转让价格确定为1.19亿元。


2022年2月8日,公司将拥有的位于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高新路18号的厂房及土地使用权转让给浙江融意新材料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受让方浙江融意新材料有限公司系公司2022年第一大客户。其股东为自然人车俐俐(持股60%股权)、谷峻(持股20%股权)、徐蓉芳(持股20%股权)。


据公司说明,三名自然人及其相关公司与浙江国祥不存在关联关系,亦与公司不存在其他交易或资金往来。


另据公司披露,上述三名自然人分别于绍兴市上虞区等地设立多家公司经营电镀、新材料、物流、机械等业务,并拟在上虞当地物色投资厂房土地。在与公司协商前述土地厂房交易时,由于土地厂房总面积相对较大,三人经协商后决定合资设立浙江融意新材料有限公司用作向公司购买上述厂房与土地的主体,并拟后续商定各自的使用计划。


也就是说,浙江融意新材料有限公司系三名自然人股东为收购土地厂房而专门新设的公司。


经了解,目前该等厂房主要用于对外租赁(出租对象包括浙江优力仕电驱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吉永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绍兴宏兴特种玻璃有限公司),该公司自身无相关人员具备合理性。

来源:私募基金日报、官网等